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56章 突破

關燈
第256章 突破

天地如熔爐,暑氣灼人。

地面如同被炙烤過,塵埃飄蕩起伏,不敢落腳,焦灼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。

這種天氣下,操練都改在太陽落山之後。

太陽一升起來,兵卒們就藏進帳篷、工事、甚至戎車的陰影下,放眼望去,仿佛一座塵埃彌蒙的空營,只有細看,才能註意那零星支在陽光下的哨兵戈矛的銀光閃動。

荀襄一身盔甲,立在大帳中。

碩大的羊皮地圖在她面前展開,是整個司隸加上並州上黨。

這張圖,她已看過無數次,縱使閉上眼睛,也能描摹出其中每一處山丘,每一處河流,但她還是看得很仔細。

帳中沒有一絲風,汗水將頭盔的纓繩都濕透了,浸染成褐色,往下不時淌下汗水。

叔父來信告誡她的謹慎堅持,她已經體會到了。

漫長的對峙,帶來逐漸的松懈、倦怠、放縱。

開始時,彼此交戰頻繁,雒陽附近由於並無良好的地勢,再加上袁軍初戰,動用數倍的兵力,朝廷軍只能且戰且退,退回函谷關,到此戰況方得轉機,她借函谷關地勢,阻攔住了袁軍腳步。

從並州北來的胡族兵馬,則被攔在安定數年來,不斷加固的城墻之外。

很快被阻於函谷關的袁軍,轉變了路線,不再堅持攻關,而仗著兵多將廣,分兵兩路,意圖繞過函谷關。

南線逆雒水一直向前,占領了兵力薄弱的弘農,而北面則與胡族兵馬合並,攻向河東,被阻攔在王屋山、箕關一線。

隨著天氣炎熱,雙方都受到影響,兩線自五月中旬,交戰逐漸減少。

敵軍遠來,我軍依靠關中,原本這是很好的修整之期,只待時機一至,就可一戰而定勝負。

然而但她巡視時,卻發現不少將領脫卸胄甲,廢弛訓練,甚至白日裏在河流戲水乘涼,被發現後還振振有辭,聲稱這種天氣,敵人也不可能來攻打。

認為關中占據地利,如今糧草充足,就此僵持下去,袁氏退兵不過是遲早。

然而,遲早?多遲早?退又後退到何處?

從益州經蜀道運來糧草,耗費多少民力,朝中支援,豈是懈怠的理由。

她以鮮血警醒眾人,但始終清楚,一切都因為自己威望不足。

糧草充足、士卒精良,將校勇悍,謀士精明,任何人為帥,都不該只做到她現在這樣程度。

知道叔父不能領兵,袁氏才敢舉旗造反。

否則這些年,袁氏何以連空虛的雒陽都不敢窺視?

叔父不願給她壓力,讓她守住關中就足夠了,可是叛軍來襲,不能取勝,只能借助地勢龜縮,待其自退,這難道不會讓天下人恥笑麽?

更何況鐘元常公告訴她,兄長為曹氏所囚,徐州極可能落入曹氏手中。

叔父教導教導過她,戰爭是朝堂的延續。此消則彼長,彼長則此消,若不能擊敗袁氏,則天下將如何看待朝廷,如何看待叔父?

所有人都只期望她守住關中,但她從沒這樣想!

她一直並未停止尋找戰機。

宜陽、平陰。

她回頭向帳中的兩位年長的謀士。

兩人都縑巾、蟬衣一派灑脫隱士風範熱得沒法保持端正衣冠了。

賈詡長眉挑了一挑,然後依舊是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,雙手捧著冰盞。

“在下讚同攻打宜陽。”鐘繇則望著地圖,皺著眉道,“南軍由袁將顏良為前軍,淳於瓊為中軍,兵力較少,不需太多兵馬,即可攻下,得宜陽,則斷其後路,則覆弘農可望。”

“弘農在河之南,此時取之,有何益處。”

鐘繇面上一紅,瞪著他強道,“先下弘農,折袁氏一翼,如何不好?”

賈詡向荀襄欠了欠身,“將軍若要全功,當攻陰平,陰平下,則雒陽可覆,否則縱得弘農,如何治理?況其南接荊州,使劉表北望,未必得宜。”

“陰平,袁軍北運糧草賴此,必有重兵防守,攻之豈易?”鐘繇立即爭辯道。

荀襄聽明白了。

“元常公是擔憂我不能攻下陰平吧。”

鐘繇語滯。

“所以,鐘公亦是讚同,攻擊北線的。”

“再等半月,待袁軍士氣消耗,再出兵更為穩妥。”鐘繇道。

“再等半月,我軍士氣亦會消耗。”荀襄道。

她走到鐘繇面前,雙手執壺,倒上一盞冰水,“我知元常公並不信我,然叔父將虎符交與我,命我為帥,如此信重,我豈能令他失望。袁氏,強弩之末,竟敢謀反,若不除之,豈不讓天下人以為朝廷軟弱可欺?”

“請元常公坐鎮中軍,我親領一萬兵馬,去取陰平,不下陰平,誓不回轉!”

荀襄捧著冰涼的銅壺,真誠道。

鐘繇張張嘴,嘆了一聲,“賢侄何必如此,你若有失,我如何見公達、含光。”

“若不能戰勝袁氏,我又有何顏面回見叔父!”荀襄正色道,“還請鐘公與我勠力同心,共擊袁氏!”

望著那張容貌年輕俏麗,神情卻嚴峻肅殺的臉。

鐘繇還要嘆氣,竟嘆不出來。

稍傾,才又輕輕一嘆,“荀氏英才何多如此,實令人羨慕還請將軍放心,”他拱手鄭重道,“我必盡心竭力,不負將軍囑托。”

……

綠紗輕垂,室外熾熱,室內卻一片清涼。

八歲的曹丕、六歲的曹彰、三歲的曹植,趴在門邊向裏張望。

在室內幽僻的一角,一個大的洗衣盆裏放入幾只小碗。

荀欷將剛提上來的井水,倒入兩器,碗中只倒入小半,剩下都倒進大盆,回頭就看見這三個小孩兒。

他沖三人一挑眉,“進來吧。”

“荀兄。”年紀最大的曹丕,端端正正的行了一禮,“阿母聽說荀兄要了許多硝石,不知是何作用,讓我們兄弟三人前來問詢。”

“看著就是。”荀欷對這幾個長得不像其親爹,細眉秀眼的小孩沒什麽惡感,但也沒什麽好臉色。

最小的曹植有些害怕,但見兩個兄長都走進屋,也連忙小跑跟上,一把拽住曹丕的長袖。

荀欷不看他們,只是將一木桶硝石,倒進大盆中,拿起一根洗衣棍,飛快攪拌。

清涼之感,很快蔓延開,曹植忍不住想湊過去,被曹丕一把拉住衣衫後領。

過了一盞茶,荀欷又向盆中倒入一桶涼水,一桶硝石。

如此又攪拌了半刻鐘,這才停下手。

他探手從盆中取出一只碗,向三人笑了一笑,“不是想知道我要做什麽?來看吧。”

他形容俊美,一笑曹植就不害怕了,當下掙脫了並不嚴厲阻止的兄長,蹦跳到荀欷身旁。

荀欷將碗遞給他,他就捧著碗蕩了蕩。

一蕩就發現竟搖晃不動,水竟凝在碗中,用手指一戳,硬邦邦,冰涼冰涼。

“這是冰?”曹丕有些驚訝。

“不錯,你們應當早就聽聞了吧。”院中侍從必然早就呈報了。

“怎麽做的?”曹彰直接問。

“你們方才不是看見了?”荀欷挑眉。

“這是仙法麽?”曹丕忍不住問。

“不,”荀欷回頭望了一眼案上手抄書卷,神情失落又有些釋然,“是格物之術罷。”

……

熾烈的陽光庭照在庭中橘樹上,將油潤的葉片照得雪白反光。

窗牗下,荀柔倚在竹榻上,撚起一枚剝好的菱角,放進口中,清甜的滋味在唇齒蔓延。

一天七枚,不知不覺就只下三枚了。

短暫的糾結過,是一口氣吃完不惦記,還是留一留過後,他還是用一旁的葛巾擦了手,又執起案上一張白紙。

紙上依舊是八個字“執政為民,大道為公”。

這一張,字體是飛白書,骨氣洞達,清爽有神,顯然蔡伯喈並未敷衍他。

荀柔端詳了一會兒,仍然覺得太文氣了,差點氣魄。

但長安城中,以書法著名者所寫的都在此處,就連堂兄荀文若不好大字的,他都邀了來,卻沒找出一張合適的。

或許,該寫信給鐘元常,他閃過這樣一個荒唐念頭。

算了。

還是用自己的吧。

字雖不好,但也沒人會有意見。

定了這個心,荀柔將那一沓白紙都推到一邊。

繼續原本的工作。

前方戰事,朝局日常,都不需他操心,有了益州糧草,更解了危急,讓他得以將心思專註於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
他要重修官制。

漢朝的官制,發展到如今,已變得十分雜亂。

第一,各代皇帝,像打補丁一樣隨意朝裏面加減,使官階上下級不分,第二,官職名目混亂,責權不清,第三,自然是為了實現他自己的政治意圖。

長安官吏少了一半,原本早該補闕,連大兄荀悅都向他暗示,若是不好填補,可以從太學生中選拔,但他一直壓下不提,任由朝中剩下的官吏,包括自家堂兄工作量大增,自然不是因為官吏中謠傳的,他舍不得發放俸祿,而是想要將新官制做出後,再依照增添。

一國之大事,古人說“唯祀與戎”,後來則總結為三件事,官僚制度,稅收制度以及國家暴力機構。

三者綜合,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。

賦稅的改進,需要與生產力的改進同步,否則一切改革都是空談。

國家暴力機構,包括向內與向外,這部分他已經在嘗試,但要等到和平後,才能最終完成。

剩下官僚體系,他曾經想要改,卻又一直回避核心問題,甚至反過來利用了這一體系。

比如說他的太尉,堂兄的尚書令,公達的禦史中丞。

若是按照正常的升遷路徑,他們都不該這樣快就接觸政治核心。

而他按照後來王朝構架的二十七級官階制度,將斷絕後來者的可能。

誰也不能只經過推舉,就通過成為一府掾吏為跳板,迅速到州郡長官之位,所有官與吏都包容在官階內,由朝廷任免,不再任由各衙自行征辟。

同時官吏的界限再不分明,下吏也可以正常通過升遷坐上郡縣主官。

若不是眼下長安城中名門望族被他清空一半,荀柔也不敢拿出這樣大膽的改革。

但即使如此,他還是不得不假設一些虛銜,為將來新收覆地名門大族。

將來或許會出現宋朝一樣的冗官,不過到時候,總有辦法處理。

荀柔將紙筆隨手棄於一旁,心疲力竭,又心滿意足的攤倒榻上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